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房产频道 > 房产滚动资讯

记者暗访金茂、金融街项目 进趟售楼处就被抓拍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3日14:23 来源: 北京日报

人脸识别成北京售楼处标配,你损失的可能不止买房优惠

近日,一条“济南男子戴头盔看房”的小视频在网上热传。人脸识别技术竟已无孔不入?

记者走访发现,人脸识别系统在北京各售楼处同样已成标配,甚至绝大多数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无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

体验:进趟售楼处就被抓拍

25日下午,记者以看房人的身份先后走访了金融街武夷·融御和台湖金茂悦两个楼盘的售楼处。在门口出示了北京健康宝、简单登记信息后,售楼员就把记者领到沙盘前开始介绍,短短一、二百米的路程中,记者注意到,前台、沙盘、展示板等几个看房人必定会停留的地方,角落处都安装着一个摄像头,如果不是留心观察,不一定会注意到。

这些摄像头会记录人脸信息么?当记者以好奇为由向售楼员提出疑问时,对方犹豫几秒后还是点头承认了。“您走进售楼处内,面部信息就会被采集进系统。当然,我们绝不会随便泄露您的信息,这么做只是开发商统计的需要。”

按照售楼员的说法,由于链家、我爱我家等渠道给楼盘带客成交是要支付佣金的,从成本角度,开发商更喜欢主动到访的看房人,为了方便甄别谁是谁的客户,便想出这套办法,“几乎所有售楼处都这么做,毕竟安装一套人脸识别系统的成本可能不足2万元。”

探因:为少给优惠精准区分客户

“北京如今九成以上的售楼处都安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目的是用于区别客户。”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进入售楼处的客户,有的是看到企业宣传自行前往,即自然到访客户;有的是由链家等中介带上门的,即渠道客户。精准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帮助企业锁定身份,避免本场销售人员和中介人员互相扯皮。

“我就是签约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人脸识别了。”不久前刚在南四环某楼盘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直到交定金前,销售人员才表明,虽然他是在经纪人陪同下签的约,但由于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到他曾主动到访过一次,因此不能享受2%的优惠,“两个价格相差近20万元。”

“对于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绝大多数情况下看房人并不知情。”上述人士透露。

律师:私自采集人脸信息涉嫌侵权

售楼处标配人脸识别系统背后,人们更关注的还是被动接受人脸信息录入背后的隐私泄露风险。毕竟,技术应用与技术滥用之间,可能仅一墙之隔。

就在11月20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刚公布一则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因单方面修改合同,要求市民郭兵改指纹为面部识别,存在违约,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这也被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不过,这一案例并未裁定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人脸识别“越界”。

记者了解到,经过今年新冠疫情的考验,国内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术手段已大幅提升,即便是在火车站、地铁等大客流情况下,也能精准识别人脸,“不摘口罩识别”成为不少设备供应商标榜的亮点。但这也意味着今后消费者在售楼处等商业场所,被无感“盗取”人脸信息的概率越来越高。

当“刷脸”无处不在,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成倍放大。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告诉记者,《网络安全法》第41条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人脸信息作为个人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高度敏感性。售楼处私自采集人脸信息的做法,属于商家为私利所实施的行为,显然构成了对公民人格权的侵犯。

“售楼处收集个人信息,应该是在明示告知、充分提醒的前提下,由公民选择是否提供、如何提供、销毁个人信息,在此过程中不能对公民的选择权予以不正当的限制。”杨兆全建议,各部门应加强对公民信息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搜集、使用、泄露公民信息的行为,做好行政执法和司法的联动办案,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实现监管的有效覆盖。对于不得不依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特定情况,应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并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防止公民信息超出必要使用的范围。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莹莹


【责任编辑:李欣】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